本届文博会总展览面积11.5万平方米(含分会场),展会设1个主展馆、40个分展馆,国内10余个省、区、市和国外10个国家的文化机构,500余家企业参展,共推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11大门类3万余种,参观人数达40余万人,参与主分会场活动人数达到200万人次以上。主展馆现场交易额达5017万元,推出文化产业招商项目120余个,有14个文化产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额达39.76亿元。
展览内容丰富,影响力提升
东北文博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开放,十个国家参展商的展示的异域文化,提升了东北文博会的国际形象。首次亮相的“一带一路”国家综合馆颇具异域风情,巴基斯坦的宝石、非洲的野牛角和木雕、泰国的旅游产品及西班牙的足球文化等引来众多参展观众,提升了展会国际化形象。西班牙参展商西迪基对媒体说:“这次参展,人们的热情感动了我,感觉中国和西班牙两国离得更近了。”京沈合作项目参展、沈厦文化资源互换,开启了东北文博会对标国内先进城市的新领域。
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新西兰、加纳、蒙古、泰国、巴林、埃及、约旦、西班牙等十个国家,以及国内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厦门、湖南、江苏、福建、河北、山东、云南、内蒙古、台湾等地500余家企业参展,展品和服务涵盖优秀传统文化、工业制造及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传媒、非遗传承、文化科技、文化体育、足球青训、医疗美容、食品文化、互联网+、文化电商、文化教育、文化金融、咨询服务等各领域。展会的精彩内容和无处不在的新奇创意吸引着中外嘉宾和市民,现场观者如潮。展会期间沈阳市各区县(市)也以文博会为平台,开展了两百多场系列文化活动。沈河区举办了文化消费节和首届国际街舞大赛,十余个国家街舞高手来沈比拼舞艺;浑南区设立了两个分会场开展文化活动,使展会成为文化传播、文化创意、文化消费的一次盛会。
文商活动密集,平台作用凸显
本届展会国内外参展团组围绕自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项目的特点开展了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展场内既展现关东文化,又有海外时尚文化;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又有现代文化科技产品的展销;既有静态的文化成果展示,又有动态的艺术展演。展场内的文化博览,商务洽谈与展场外文化活动遥相呼应,形成浓烈的展会氛围。展会期间,整个展场内外人潮涌动,商务活动密集展开。辽宁省和沈阳市展区火爆异常,沈阳故宫、大帅府的清文化、民国文化旅游文创纪念品引来众多文化厂商。辽宁省内各市更是争芳斗艳,抚顺的煤雕、朝阳的化石、本溪的辽砚、阜新的玛瑙、营口的小提琴、岫岩的玉石和盘锦的苇编等独具特色的产品全部在展会上亮相。京沈对口合作,北京展区销售的一得阁墨汁在展会第三天就已售罄。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展内设置了代表科技前沿的VR体验机,让人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滑雪场,游戏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体验。
本届展会期间举办的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由三省和沈阳市联合推出产业项目,是东北三省文化实力的整体亮相,是对东北三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的联合开拓,成果喜人。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举办了以“创新、发展、交流、合作”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国际高峰论坛”,围绕文化产业助推东北振兴,从产业规划、资源利用、企业孵化、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引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理念、新观点、新思维和新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
政府支持、企业运营,办展模式创新
东北文博会自2005年首次创办以来,一直由政府部门唱主角。本届文博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招标授权,委托专业会展公司运营,由运营公司负责招商招展、布展搭建、商务接待、活动策划、广告宣传等展会的组织服务工作,由政府负责对展会宏观指导、方向把关等行业管理,同时,提供综合协调、货物通关、安全保卫、环境整治、社会宣传等公共服务。政企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企业受益”的办展新模式,实现了从政府主导主办承办到推向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的转变,为东北文博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